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被討厭的勇氣  

 

經驗的意義由自己決定

@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 不論過去經歷過什麼事,你賦予它的意義,就決定了你的現在。

@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 只要你一直活在「如果怎麼樣的話.....」的可能性之中,就不可能改變。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為什麼讓自己只看得到缺點,變得不喜歡自己?那是因為你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的。

@ 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過是因為他感到自卑罷了。

@ 人際的關係軸上一旦有「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無法逃離不幸。

@ 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我是對的」,那瞬間就已經一腳踏入了權力鬥爭。

@ 朋友人數的多寡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應該是「橫向關係」(非上對下)。在意識上是對等的,而且該堅持的地方就堅持,坦坦蕩蕩不退縮。

 

割捨別人的課題

@ 我們必須站在「這是誰的課題?」的觀點,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

@ 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你的,

@ 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

@ 世上的父母的確常常說「這是為你著想」這句話。但是很明顯的,父母們是為了自己的目的,也許是為了體面或虛榮心,或是為了滿足支配欲等所採取的行動。也就是說,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正因為孩子察覺到這種欺瞞行為,才會有反彈的舉動。

@ 其實越是關係親近的家人,越需要刻意將課題切割開來。

@ 關於自己的人生,你所能做的只有「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路」。另一方面,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這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真正的自由

@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活在當下

@ 所謂的人生,就像一圈又一圈跳著舞,跳著的每一個瞬間,成為一連串的剎那。

@ 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和「當下」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未來會如何,也不是「當下」要考慮的問題。

 

-----

 

心得

不知不覺我也看了很多真理書籍,而每一本真理和靈性書籍幾乎都有個共同點-叫人放下"自我"。我看了這麼多,但很奇怪的,每當有人推薦我一本書的時候,我的自我就永遠放不下,回頭看總覺得很好笑。

 

一開始,是有位朋友推薦我《當和尚遇到鑽石》,說這本是商業暢銷書,我心想"商業的東西我看得比你多,應該是我推薦給你,怎麼會是你推薦給我,搞錯了吧。"結果翻到一半我就知道我錯了.....這本根本超越我所有看過的商業書(話說不知道這位貴人如今在何處,很想回報這份恩情)。

 

第二次,網路上有位好友推薦《當下的力量》,我心想"我已經看過《當和尚遇到鑽石》,又看了那麼多佛教書籍,你沒接觸靈修,推薦的書怎麼可能比我看過得好。"結果一看我就傻了.....第一次我還看不太懂,半年後再重看一遍才真正了解這本書有多了不起。

 

第三次,網路上又認識一位好友,他推薦奧修的書,我心想"我已經看過《當和尚遇到鑽石》,又看了那麼多佛教書籍,也看過《當下的力量》和它的續集《一個新世界》,奧修?聽起來不是正派啊。"結果我一翻開奧修的《信心銘》,還沒看到內文,光看到目錄的標題我已經目瞪口呆了.....

 

第四次,網路上又認識一位好友,他推薦這本《被討厭的勇氣》,我心想"我該看的都已經看了,能懂得我幾乎懂了,不可能有我不知道的內容。"於是我反駁他的推薦。後來很巧的另外一位好友也推薦同樣這本書,我就上網查一下本書的目錄,光看目錄我已經知道這本是好書了,就很誠實的跟第一位推薦的朋友道歉了。

 

每一本書都叫我放下自我,但我的自我卻讓我放不下書,這實在很幽默,哈哈。回到本書的內容,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不像《當下的力量》一刀見血、直指心性,也不像奧修的書那麼浩瀚無際,但卻是一本踏向真理很好的入門書-淺顯易懂。很多真理書籍都會告訴你社會、人生、世界是個假象,但我想對於一般人可能過於緣木求魚,無法一下體會到超越生死的真理。本書不走這種路線,而是教你怎麼在社會中擺脫束縛,得到自由和當下的喜悅,非常容易上手。也許可以這麼說,被討厭的勇氣》的內容幾乎是《當下的力量》的前傳,如果你能看得懂這本書,然後再接去讀《當下的力量》,我想應該會更容易深入體會到何謂真理。

 

延伸閱讀:

《當下的力量》- 重點整理與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oda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