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交易者使用的方法和遵循的規則不同-有些是帽客,有些是波段短線交易者;有些比較偏向於自由決定,有些比較機械式。但是所有的人都有經過觀察和徹底研究、細心改良、忠實執行的計畫與技術。這些計畫和技術,是他們本身性格的延伸,反映了他們處理資訊和應付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獨特方法。

 

從躺椅上操作.jpg

 

學習輕鬆面對虧損

@ 大部分抑鬱不得志的交易者,認為虧錢是導致他們心情苦悶的原因。他們忘了許多系統交易者有一半或更多的操作都賠錢,有時還得忍受連賠好幾筆。情緒消沉的交易者,不一樣的地方是除了失去錢,也失去希望。機械型交易者依舊勇往直前,因為他們使用的系統,早就把虧損包含在內。消沉的交易者缺乏預料將發生虧損或處理虧損的機制,所以看不到未來,並且失去所有的動機。(P.21)

@ 許多交易者的問題,不在於他們遭遇了問題,而是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問題。聚焦於問題,妨礙他們看清自己做對了哪些事情,以至於沒看到解決方案其實已經成形。(P.29)

@ 勇於檢討過去的操作紀錄,最有用的地方,是即使處於逆境,也能親自體認自己手上握有成功的種子。(P.35)

@ 如果你現在抱牢的部位,要你從頭建立而你不肯的話,那麼抱牢它很可能是出於心理面的原因,實際上一點道理也沒有。抱牢部位的決定,經常辦稱作是不做決定,實際上卻是主動選擇維持原來的曝險狀態。(P.52)

@ 交易者一旦處於激動的狀況,滿腦子想的便是如何把賠掉的錢賺回來,一掃失敗的恥辱。(P.99)

@ 虧損就像做生意必須付出的成本。(P.100)

@ 想要消除操作時的恐懼,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極少經驗豐富的交易者不曾因為賠損而感到焦慮。他們先是期望部位止虧為盈,然後祈禱它展現奇蹟。眼睜睜看著部位一分一秒在出血,而你卻因為恐懼而癱瘓,自責不已。這是人已知最糟的經驗之一。等到情況十分明顯,確定你的期望不會實現,你的祈禱不會應驗,除了忍痛軋平部位,別無其他選擇。這時你的感覺是混雜著絕望和終於解脫。但是不久,那些感覺很快就轉變成懊惱,因為你看得十分清楚,賣出價格正好落在最糟的出場點。(P.105)

@ 如果你想在操作上成功,那就必須學習怎麼使賠錢成為一種例行公事。(P.326)

 

身心與市場的關係

@ 保持有利交易的身體狀態,是置自己於贏家心智狀態的最快方式之一。(P.37)

@ 當我不需要操作成功,表現總是最好。(P.39)

@ 對付貪婪和恐懼的心理解藥是依照計畫行事,不是靠冷靜和信心。(P.73)

@ 過敏型和喜歡冒險的交易者,經常一時衝動之下做決定,不事先規劃。他們通常樂於向別人談起大賺和大賠的故事。(P.74)

@ 如果你處於無聊、激動不足的狀態,或者備感挫折、情勢激動的狀態,或者心態過於樂觀或恐懼,那就不要操作。你的心理和身體狀況,必須作為每筆操作前準備工作的正式部分。(P.92)

@ 培養出觀察自我的能力之後,你便能自由自在去做不是自然而來的事情。(P.107)

@ 人的兩難源於腦部有好幾個資訊處理系統,結果給希望從市場獲利的人造成混亂。交易者因為新聞、小道消息、市場波動、生活中令人分心的事物,而從一種狀態掉進另一種狀態,於是就像難以繼續節食,也很難堅持遵循操作計畫。缺少單一的我,只好任令小「我」橫衝直撞,一時衝動做出操作決策,因此製造一些情況,連最容易研判的市場型態也被忽略掉。(P.123)

@ 大體來說,成功的交易來自沉浸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成功的交易,則來自只在意操作的可能結果。(P.318)

 

成功始於計畫與練習,培養邏輯與直覺

@ 許多交易者擔心錯失市場可能的走勢,不敢騰出時間重新聚焦於他們的操作計畫,他們沒有想到,忘了自己的計劃而胡亂操作的風險,其實高得多。(P.73)

@ 成功的交易者和不成功的交易者一樣害怕,只是他們害怕的不是發生賠損或者錯過市場的波動,而是害怕偏離自訂的計畫。他們始終把目標放在心上,這才是操作成功的基石。(P.75)

@ 邁向操作成功的心理層面第一步,是用寫日誌的方式,把每一筆操作,以及操作時的心理狀態、腦子閃過的想法、你的感覺等等都記下來。過了不久,你會找到屬於好交易者和壞交易者的心理狀態。(P.127)

@ 不管在什麼領域,想要鶴立雞群,需要五萬包資訊。只有透過多年的埋首鑽研,才能擁有這種知識寶庫。(P.190)

@ 操作心裡的一個中心兩難:在交易者需要抑制情緒反應,以免扭曲資訊處理的同時,卻也需要對反映內隱認識的感覺傾向保持敏感。(P.194)

@ 學習區別情緒激發所造成的扭曲和身體的隱性知識-敞開心胸,接納各種體驗,卻不迷失在其中-可能是交易者培養操作技能,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P.194)

@ 我觀察過的最成功交易者,一直是市場上的直覺觀察者,但能夠將他們的直覺化為規則,然後遵守規則去操作。(P.197)

@ 要達到你的獲利目標,需要的是在市場中擁有可重複的優勢,也就是能使勝算對你有利的操作型態。一旦你找到它,接下來便是始終一致,持之以恆-一而再、再而三做能夠產生效果的事。(P.319)

@ 不同的交易者使用的方法和遵循的規則不同-有些是帽客,有些是波段短線交易者;有些比較偏向於自由決定,有些比較機械式。但是所有的人都有經過觀察和徹底研究、細心改良、忠實執行的計畫與技術。這些計畫和技術,是他們本身性格的延伸,反映了他們處理資訊和應付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獨特方法。(P.428)

@ 培養操作專長的一個關鍵,可能是一個人浸淫於市場的程度。多年來,交易者日復一日緊盯著市場的走勢,並且仔細觀察自己的操作,可能已經把市場的規則內化,就像小孩子把口語的規則內化那樣。要是交易者只投入一部分時間做他們該做的事,或者沒有埋頭研究市場的即時型態,他們的學習成果一定會受到傷害。(P.431)

 

解讀市場

@ 成功的交易者能夠感覺市場,但不會迷失在那些感覺之中。情緒也是資訊,重要性不亞於走勢圖上畫的長條。其實,強烈的情緒可以想成是一個人的波動率突破。正如經驗豐富的交易者對於從報價行情浮現的狀態,感覺十分敏銳,對自己瞭解分透徹的交易者,也會注意本身的型態。(P.82)

@ 你所操作的真正市場,是叫做「自我」的市場。(P.82)

@ 如果你覺得對自己所注意的市場感到過分自信或者害怕,那麼其他的交易者很可能也有類似的感覺。(P.103)

@ 一段走勢要能站得住腳,必須有更多的股票參與才行。(P.164)

@  一種類股例如半導體股或金融股,經營領先大盤向上突破。這些類股有時也會在上午盤的跌勢展現抗跌性,然後在反彈走勢中率先上揚,而透露它們領導市場的地位。(P.166)

@ 市場和大自然一樣,龍捲風起於風平浪靜;地震止於餘震。(P.171)

@ 我們所說的技術面分析,大多是致力於解讀市場的隱喻溝通。(P.174)

@ 效率-一段時間之後所走的距離,相對於那段時間之內所走距離的比率-下降之後,往往是趨勢改變。市場和河流、人一樣,起初走得既直又快,最後則是靜靜迂迴前進。(P.174)

@ 人的心智並沒有給他們外界的原始資料。相反的,他們的語言、意識心智對外界的描述,是從非語言層次比較基本的資料得到的解讀。一個人意識到的東西,是把事件架構起來後的結果,不是事件本身。(P.189)

@ 他或她往往會看到那個新趨勢持續下去。這是因為相對成交量升高,表示買盤或賣盤擴增。相反的,當趨勢已經存在,相對成交量卻突然激增,這往往是市場將進入盤整期或反轉期的標記。(P.245)

 

-----

 

心得:

這本書書名叫從躺椅上操作,而它的確在我的書櫃上躺很久,我在5年前就已經入手,但一直沒有拿起來看,因為投資心理學已經不是個人主要課題。5年後書都看得差不多了,也有空閒時間,就把這本書帶著到咖啡廳待著,沒想到開始閱讀後讓我意外驚喜,就好像發現一個新天地一樣。雖然此書被我擱置了5年,但也許這時閱讀起來才是剛好的時機,本書分類成投資書籍,不過書中穿插了靜心的教導,並且提到一位成道者-葛吉夫,這還是我在投資書籍中的首見,沒有對心靈了解一定程度的人很難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另外大部分投資書籍都是講述邏輯推演,此書卻提到了投資的另一個部分-直覺,這也呼應了科斯托蘭尼所說的:「投機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一般來說能把邏輯磨成像利刃一樣的投資人就不簡單了,已經可以在市場有不錯的獲利,但真正優秀的投資人卻能更上一層樓,不只邏輯犀利,還用有不被邏輯所限制的直覺,他就會像一位藝術家在股市中揮灑自己的創意。

 

 

(以上分析純屬個人心得,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也不保證資料完全正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oda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