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稱作文明病的東西,來自人類不顧本身的利益,試圖讓生活變得舒適,而舒適會使我們脆弱。 

 

反脆弱  

 

何謂反脆弱

@ 反脆弱不只是堅韌或強固而已。堅韌可以抗拒震撼,保持原狀;反脆弱表現得更好。(P.16)

@ 任何事物只要從隨機事件得到的上檔利益多於承受的下檔損失,就是反脆弱;反之則為脆弱。(P.17)

 

事件隨機產生的真實世界

@ 我們有個錯覺,以為世界是按照規劃好的設計、大學所做的研究和官僚機構提撥的資金在運作,但有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這是個錯覺。(P.22)

@ 我們能夠估計,甚至衡量(反)脆弱性,但不管我們多麼老練圓熟,都無法計算震撼與稀有事件的風險和機率。(P.23)

@ 在深奧的世界中,「因」本身的概念值得懷疑;我們不是幾乎不可能察覺它,就是根本無法定義它-這是我們不該看報紙的另一個理由,因為它們總是在為各種事情找原因。(P.86)

@ 人生的核心錯覺:認為隨機的風險高,所以是壞事;消除隨機,就能消除風險。(P.124)

 

從錯誤中學習

@ 要是「鐵達尼號」沒有發生那次有名的致命意外,我們會繼續建造愈來愈大的遠洋輪船,下一次的災難,悲劇會更大。所以死亡的人是為了更大的利益而犧牲的;毫無疑問的,他們拯救的生命多於損失。「鐵達尼號」的故事說明了系統得到的利益,和它的若干個別部分受到的傷害,兩者之間是不同的。福島發生的災難也是如此:我們可以這麼說,由於這次事件,我們察覺到了核子反應爐的問題,因此阻止了更大的災難發生(請注意當初天真的壓力測試和依賴風險模型,犯下相當明顯的錯誤;這和經濟危機一樣,都沒有人想聽)。(P.108)

@ 輸家的特徵是在犯錯之後,不懂得內省、從錯誤中學習、覺得難堪、產生防衛之心,並且試著解釋為何他會犯下錯誤,而不是以新的資訊來豐富自己,然後邁開步子往前走。這種人往往認為自己是某個大陰謀、壞老闆或者壞天氣的「受害者」。(P.111)

@ 不曾犯過錯的人比只犯過一次錯的人不可靠。而犯下許多錯的人(但是同樣的錯誤不犯兩次以上)比不曾犯過錯的人可靠。(P.111)

 

現代化的脆弱性

@ 生活觀光化(把生活變成固定行程)- 觀光客相對於冒險家或漫遊者,就像觀光化相對於生活;它將各種活動轉化成像是演員照本宣科的劇本那樣的東西。我們將見到觀光化如何閹割喜歡不確定的系統和有機體,將最後一滴隨機性從它們的體內抽走-同時給它們得到利益的錯覺。教育體系、計畫撥款給有目的的科學研究、法國的中學畢業會考、健身房的機器等都是元兇。(P.95)

@ 我們正進入現代化的一個階段,特徵是遊說者、責任非常有限的公司、企業管理碩士、冤大頭問題、世俗化、稅務人員、害怕主管、週末待在有趣的地方以及週間待在一般認為不那麼有趣的地方、分隔「工作」和「休閒」(可是在比較聰明的時代中,兩者看起來相同)、退休計畫、爭論成性的知識分子不同意這個現代化定義、字面思維、歸納推理、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的發明、平滑的地面,以及以自我為中心的建築師。暴力從個人移轉到國家。金融無紀律也是。所有這些事情的中心,便是否定反脆弱性。(P.155)

@ 我們應該控制什麼?一般來說,應該出手干預以限制(公司、機場或者汙染來源的)大小、集中和速度,這對於降低「黑天鵝」風險有利。(P.171)

@ 我們很容易以讓子孫背負債務的方式,促進國家生產毛額(GDP)的成長,但將來的經濟可能因為需要償還這些債務而崩潰。GDP就像膽固醇,似乎有如一張普羅克拉斯提斯之床(把不同旅客塞進相同大小的床),用來訛詐系統。所以說,就像墜機風險很高的飛機,「速度」的概念無關緊要,因為我們知道它可能到達不了目的地,具有脆弱性的成長也稱不上成長,可是各國政府還沒有了解這一點。(P.225)

@ 我們稱作文明病的東西,來自人類不顧本身的利益,試圖讓生活變得舒適,而舒適會使我們脆弱。(P.454)

 

「知」「做」分離的矛盾社會

@ 學者、顧問師和新聞人喜歡空談,在預測上當然便只是空談而已,沒有具體的東西,也缺乏真正的證據。和任何靠嘴巴吃飯的事情一樣,勝利的不是最正確的,而是最迷人的-或者能夠生產聽起來最有學問的東西。(P.512)

@ 我希望預測者因為預測錯誤,而在自己的身體留下明顯的傷疤,而不是將那些錯誤分散到整個社會。(P.516)

@ 絕對不要請任何人發表他們的意見、預測或建議。只要問他們的投資組合裡面有什麼,或者沒有什麼都行。(P.520)

@ 任何需要大力行銷的東西,不是產品品質不好,就是邪惡的東西。(P.540)

 

龐大資料的醫療傷害(醫療傷害:人為干預式的傷害)

@ 做商業和經濟決策時,依賴資料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由於連線的關係,資料現在十分豐富,而且隨著一個人更加埋首在資料中,資料中虛假成分的百分率會跟著增加。資料有個很少人討論的特性:數量龐大的資料是有毒的-連中等數量都有毒。(P.179)

@ 以報紙的醫療傷害來說。報紙每天需要用一套新聞填滿版面-尤其是其他報紙會報導的新聞。但是如果要做對事情,它們必須學會在沒有重大新聞的時候保持沉默。有些日子中,報紙應該只有兩行這麼長,其他日子則印兩百頁-和訊號的強度成比例。但它們當然想賺錢,需要賣給我們垃圾食物,而垃圾食物會產生醫療傷害。(P.180)

@ 我很難解釋為什麼你得到的資料愈多,愈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造成的醫療傷害愈多。人們仍然有一種錯覺,以為「科學」意味著更多的資料。(P.182)

 

如何在隨機世界中做決策

@ 拖延法-

*事實上,我們人類很不擅長於過濾資訊,尤其是短期資訊,拖延可能是讓我們過濾得更好,抗拒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資訊跳躍所帶來後果的一種方式。(P.176)

*如果你相信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不完整,那麼靜候時間去考驗,也許是有效的方法。(P.262)

@ 試誤法-一個人需要理性,才不會使試誤法變得完全隨機。如果你用試誤法,在客廳裡尋找不曉得放在哪裡的錢包,你會運用理性,不在相同的地方找第二次。我們追尋的許多東西,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失敗,都提供額外的資訊,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價值-如果你曉得什麼事情行不通,或者錢包不會在哪裡。每一次嘗試,我們都更接近某樣東西,但是要假設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十分清楚自己要追尋什麼。我們可以從未能得到結果的嘗試,逐步摸索出應該往哪裡去。(P.263)

@ 否定法-下棋高手試著靠不輸棋而贏棋;一個人是靠不破產而致富;宗教主要是禁止你做某些事情;人生要學的是避開什麼事。由於少數一些措施,你便能降低個人發生意外的大部分風險。(P.407)

@ 一次只做對一點事情- 修正系統的1%可以降低脆弱性約99%,而且要做的事只有幾步,非常少的幾步,成本往往很低,情況卻會變得更好和安全。(P.412)

@ 站在脆弱的另一邊,會使你具有反脆弱性。和脆弱對賭,就是反脆弱。(P.521)

@ 冤大頭試著贏得爭論,非冤大頭則是試著贏。輸掉爭論是相當好的一件事。(P.522)

 

-----

 

[心得]

終於等到有時間把這本讓我如獲至寶的書做出整理(感謝好友的推薦)。此書不只厚,且資訊密度又高,我不只閱讀花很多時間,思考花很多時間,消化、醞釀、下手整理重點更是花很多時間。

 

通常我寫一本書重點的流程是:所有重點抓出來->全部打成文字->收工。
不過寫這本書的流程卻是:所有重點抓出來->部分打成文字->打到滿出來->不得已只好作罷->留下一堆遺珠之憾和滿腔無法抒發的熱血。

 

我真的太喜歡這本書了,喜歡到我已經打了這麼多重點,卻還覺得意猶未竟。在"黑天鵝效應"這本書中我們已經見識到作者對人類社會的卓越見解,而"反脆弱"更讓人看的目不暇給、瞠目結舌,我的腦袋不停跑出"對後,這麼淺而易見的事情我以前怎麼都沒發現",有些我靠直覺而無法解釋的行動,在書中也找到了解答。

 

其中很重要的兩點就是「人類拖延的本能」和「試誤法」。

我們有時候總想把決策延後,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直覺現在不是下決定的好時機。因為這時候腦袋還無法把資訊讀出脈絡,它還在拼圖中,也許還差了幾道線索。此時用邊做邊錯來刪去過多的選擇,重要的線索就會慢慢浮現,思緒也會慢慢發酵,接著腦袋靈光一閃,我們就會知道該怎麼做了(俗稱靈感)。

 

「不敢冒險,才是人生最大的風險。」-李嘉诚

 

以前作和這本書來總結,"黑天鵝效應"指出隨機事件的必然性,不管人生或投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而本書"反脆弱"則指出最好的應對方式-讓自己和自己的投資決策擁有反脆弱性。換句話說,我們要在隨機事件發生時讓自己從中獲得利益,也許是人生的挫折孕育出令一個堅強的自己,也許投資的失利找出投資架構的盲點,我們都必須擁有在遭遇計畫外的事件時進化的能力。我們可以失敗也必須失敗,但每一次失敗都必須錯的有意義、有價值,當我們的反脆弱性越來越強後,隨機事件就不是阻力,而是邁向成功的助力。

 

後記:為了測試人體的反脆弱性,看了本書之後我每天洗冷水澡(嚴格來說是冰水澡),一個月後我的過敏性鼻炎竟然就好了,果然是"殺不死我的讓我更強大"(如果哪天我在浴室失溫不省人事,那就是這本書害的沒錯)。

 

延伸閱讀:
黑天鵝效應 - 重點整理

 

 

(以上分析純屬個人心得,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也不保證資料完全正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oda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