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從來對社會沒有好處,只是犧牲一群人的利益來造福另一群人。通貨膨脹是用詐欺的方式侵犯他人財產,在自由市場中是不會發生的。

《你的錢,為什麼變薄了?:通貨膨脹的真相》- 重點整理

「作者穆瑞·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1926年3月2日-1995年1月7日)是美國的經濟學家、歷史學家、自然法理論家、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知名學者,他的著作對於現代的自由意志主義和無政府資本主義理論有著極大貢獻。

穆瑞·羅斯巴德試圖將奧地利經濟學派與古典自由主義和個人無政府主義結合,他也是「無政府資本主義」一詞的創造者。他很可能是第一個使用了「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一詞來描述擁護資本主義的態度(也是目前在美國這一詞代表的涵義)。他所受的是經濟學的教育,但相當精通歷史和政治哲學領域。在年輕時,他自認為是「老右派」—美國共和黨裡的一個反中央集權和反政府干涉的派系,並且與左派的反戰團體結盟。後來羅斯巴德成為了美國自由黨的創始人之一。


羅斯巴德並提倡自我所有權(self-ownership)的概念,主張所有人都擁有他自己身體的權利、以及擁有財產的權利,同時每個人都應擁有經過他勞動所得的成果。相同的,每個人都有與其他人交換財產的權利。羅斯巴德也定義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互不侵略原則,亦即「每個人都不能先行侵略其他任何人」,羅斯巴德認為政府徵收稅賦是一種盜竊行為,因為這是政府在未經他人同意下便強行奪取其的財產的行為。他也認為徵兵制度是一種奴役制度、而戰爭則是屠殺行為。羅斯巴德也反對強迫性參與陪審團的義務、也反對強迫性的精神醫院治療。」-(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通貨膨脹的效應

@ 通貨膨脹通常無法造福社會,反而以「對先來者有利」的方式進行財富重分配,而犧牲了這場賽跑中的路後者。事實上,通貨膨脹好比賽跑,看誰最先拿到新錢,慘遭損失的後知後覺者,通常又叫「領死薪水的一群」。(P.79)

@ 通貨膨脹扭曲了經濟體制的基本原理:商業計算。既然價格變動的幅度和速度不一,企業便難以區分漲價究竟是長期或短期的,從而估算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或自己的營運成本。(P.80)
@ 通膨時工作品質下降,是基於一個更微妙的理由:人們沉迷於「一夕致富」,這在物價高漲的年代似乎垂手可得,因此往往不屑腳踏實地。(P.81)
@ 通膨也懲罰節儉並鼓勵舉債,因為無論借多少錢,還款時的貨幣一定比當初借來時的購買力更低。(P.81)
@ 通貨膨脹在創造「繁榮」的閃亮氛圍中,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準。(P.81)
@ 我們長久以來把通貨緊縮塑造成怪物,忽略掉通貨緊縮淨化了景氣繁榮期的胡亂投資,還有受到通貨膨脹數十年侵蝕的固定收入族群,因為大幅物價下降可以讓他們得到逾期已久的補助。急遽的通貨緊縮,也有助於打破獨占性工會主義的強力聯合,而工會聯合對市場經濟的破壞性是相當大的。(P.192)

 

政府保護下的銀行

@ 允許銀行拒絕付款- 雖然其他每個人都必須償還債務否則就得破產,但銀行被准許拒絕兌現他們的憑證,並強迫債務人在貸款到期時要還款。以上通常被稱為「暫緩償還實物」,更精確的說法是「行竊執照」。(P.93)

@ 部分準備金制度-

*採取部分準備制的銀行,在先天上就屬於通貨膨脹的機構。(P.66)

*銀行可以憑空創造新貨幣,而且不像一般人必須靠生產和販賣服務來謀利。(P.68)

@ 政府先天上傾向膨脹,因為通貨膨脹是政府取得公共資源有力而且微妙的手段,也是無痛但遠比課稅危險的形式。歷史上有關政府採取的緊縮行動,一直被忽略且如曇花一現。人們通常不記得一件事:唯有通貨膨脹後才會發生通貨緊縮。(P.78)

 

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

@ 這個法則實際上是說:受到政府以人為方式高估價值的貨幣,將趕走被人為低估價值的貨幣。(P.45)

@ 「劣幣驅逐良幣」不是發生在自由市場,而是政府干預市場的結果。(P.45)

 

貨幣系統演變史
@ 階段一:古典黃金本位(1815~1914)

*自由市場發現金、銀是兩種最有效率的貨幣。

*各國通貨皆為黃金的重量單位,美元=1/20盎司黃金,英鎊比1/4盎司黃金少一點點。
*在這秩序下的景氣循環不致失控,並促成自由的國際貿易、匯兌和投資的發展。(P.117)

@ 階段二:一次世界大戰及戰後(1914~1926)

*各國政府為了投入慘烈的一次大戰,不得不膨脹本國紙鈔與銀行通貨的供給,結果通膨一發不可收拾,導致參戰國政府均無法信守誓言,只好在參戰不久後「捨棄金本位」,也等於宣告政府破產。只有較晚參戰的美國,因為沒有過度膨脹美元供給,而能夠維持其兌換能力。(P.120)

@ 階段三:英、美的金匯本位(1926~1931)

美國維持古典黃金本位;英國可將英鎊兌換成黃金或美元;其他國家的通貨則換成英鎊。

美元與英鎊在「金匯本位」中成為兩種「關鍵通貨」。
如此一來,英國和歐洲就可以肆無忌膨脹,另外英國誘使美國膨脹,避免過多美元或黃金流向美國。
法國企圖將英鎊兌換成黃金,導致英國徹底取消黃金本位,其他歐洲國家也步上英國後塵。(P.121)

@ 階段四:波動的強制貨幣(1931~1945)

世界貨幣進入波動的強制貨幣、各國競相貶值。

國際貿易和投資幾近停滯,貿易係透過相互競爭、彼此衝突的政府間的換貨合約。
1934年美國採取一美元相當於1/35盎司黃金。
芝加哥學派的米爾頓.傅利曼主張中央以紙鈔做為法定貨幣完全操控通貨,並避免激烈的通貨膨脹。(P.124)

@ 階段五:不列敦森林與美國的新金匯本位(1945~1968)

承襲金匯本位,但美元成為唯一的「關鍵通貨」,美國長期膨脹並擴充貨幣與信用。

只有外國政府可以拿美元兌換黃金,私人不行。
歐洲政府開始用35美元換一盎司黃金,黃金持續從美國外流。(P.126)

@ 階段六:不列敦森林的崩解(1968~1971)

1968年3月美國提出「雙軌黃金市場」,忽略黃金自由市場,同時美國和其他國政府一致同意,永遠維持一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試圖阻止黃金外流。

美國提出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
凱因斯派和傅利曼派預測黃金將跌到35美元一盎司之下,甚至是10美元。(P.130)

@ 階段七:不列敦森林的結束(1971年8月~12月)

*1971年8月尼克森總統取消黃金本位,美國第一次變成強制貨幣。(P.132)

@ 階段八:史密松寧協議(1971年12月~1973年2月)

美國將美元微幅貶值到38美元兌一盎司黃金,自由市場上金價上揚至每盎司215美元。

1973年2、3月美元在世界市場上崩盤,史密松寧協議瓦解。(P.133)

@ 階段九:波動的強制貨幣(1973年月~現今)

美國再象徵性地貶低美元至一盎司黃金42美元。

世界再度進入波動的強制通貨制度、各國競相貶值。
自從1971年以來,黃金未低於且遠超於35美元價位,開起的波動強制通貨時代,帶來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史無前例的通貨膨脹。(P.134)

 

-----


結論:

「瘋狂的定義就是,一直重複相同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愛因斯坦

通貨膨脹在人類歷史上不斷上演,它就像吸食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剛開始精神百倍、大家同時富有(大部分是有錢的人變得更有錢),隨著時間推演扭曲資源的效應慢慢浮現,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幻覺、物價上漲投機行為不斷,病狀越來越嚴重、各處資產出現泡沫,最後吸毒的人癱瘓不起、泡沫破了,然後執政者解決的方式就是-再打一針、再來一次通貨膨脹(話說我們已經打幾針了?)。


「歷史給人類最大的教訓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當中獲得教訓。」-英國史家湯恩比


(以上分析純屬個人投資心得,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也不保證資料完全正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oda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