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一開始的態度就已經決定了他們日後的勝負。

 

股市大贏家.jpg

 

正確的交易者心態

@ 對於股市,我知道得越多,卻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更多。(P.30)

@ 贏家集中力量;輸家分散力量。(P.36)

@ 做股票讓我體會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說「生活必須像遊戲」,也帶給我恍然大悟的驚奇。(P.38)

@ 我們要在專業的領域上找機會,而不是撈過界或撈一票就轉檯。(P.46)

@ 玩股票就像做復健最忌躁進,但一般人常低估了影響股市的種種變數,厭煩於研判後市時的種種但書,渴盼一個能提供直接了當的答案並永遠適用的一夜致富術。當初學者問道:「如何做股票?」這通常意味著:「如何輕鬆快速地賺大錢?」(P.50)

@ 在股市,急於一飛沖天的人常四處碰壁,而循序漸進的人方向卻越走越清晰。即使有人能一夕致富,背後卻潛藏更大的一夕至貧的危機。因為一下子變得太美好,常讓人消受不了,加上錢來得太快,常讓人把錢看輕。為了重溫勝利的滋味,他將草率地再度進場,而且更勇於投機,但僥倖只是一時,他終將連本帶利還給市場。(P.52)

@ 投資人一開始的態度就已經決定了他們日後的勝負。(P.53)

@ 對心態正確的投資人而言,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然後全力以赴;他們不會妄想一上路就登上高峰,無懼重重險阻,對股市的熱枕,讓他們從跌跌撞撞中走出自己的路。(P.53)

@ 輸家不敢贏、不認輸,所以賺小錢、賠大錢;贏家拿得起、放得下,所以賺大錢、賠小錢。(P.55)

@ 如果我們把股票當事業,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探索,把事情想得長遠些,拉大格局,就比較不會在意一時的得失,畢竟每一回合的競技,都只是我們成千上萬次比賽的其中一場。(P.56)

@ 由於追求自尊的偏好和害怕後悔的心理,一般人大多有「損失規避」的心態,想的是如何增加贏的次數,而不是提升贏的品質,傾向先賣掉賺錢的股票,逃避了賺錢的風險,而接受了賠錢的風險。也就是說,一般人不敢賺大錢,所以只能賺小錢;不想賠小錢,結果卻賠了大錢。(P.58)

@ 所謂:「眼界決定境界,定位決定地位。」只想要在股市謀取生計或只想賺點錢貼補家用的人,注定要陪公子讀書,成就一定有限。我想,如果一個人連對自己的未來都缺來想像力,對股價怎麼會有想像力呢!反觀,那些替自己設立很高標準,大膽挑戰自己極限的人,雖不一定會達成目標,但總有一定的成就。(P.75)

@ 輸家只想做「保險的」選擇;贏家不認為有什麼選擇是「保險的」。(P.78)

@ 迷思:曾經,我在股市頻繁進出,我用各種藉口合理化自己的績效不佳。

解答:後來,我發現問題出在自己缺乏一套做股票的核心技術,以致看問題時只看到表現和眼前,看不到事情的內涵和展望。(P.86)

@ 贏家進場前先找出路;輸家憑感覺殺出血路。(P.87)

@ 輸家認為跟在別人後面才安全;贏家發現後面跟了太多人而不安。(P.107)

@ 一般人大都不喜歡冒險,對於所費不貲的新事物,例如新發表的車款,往往要等口碑建立了才敢嘗試,但是新車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改款,隨時可以買到一模一樣的車子,股價卻是隨時變動而不等人的。(P.118)

@ 在日常生活中頗有幫助的心理因素,只有在處理靜態情況時才有用,用在起伏不安的股票世界,反而讓人迷失。(P.119)

@ 贏家導因不導果;輸家愛放馬後炮。(P.132)

@ 贏家織網捕魚;輸家混水摸魚。(P.142)

@ 輸家不是把做股票看得太複雜,就是看得太簡單;贏家把交易的複雜性條理化,把做股票變簡單。(P.178)

@ 大贏家原本只是個精益求精的小贏家;大輸家原本只是個一錯再錯的小輸家。(P.203)

@ 輸家喜歡別人給結論;贏家扮演自己的顧問。(P.228)

@ 單飛是股票族實現命運的必需之路,不追求歸屬是最好的歸屬。我們要剪斷與他人之間的臍帶,經過了市場的大風大浪,才能測試出適合自己的版本,然後展翼高飛,飛到一個連自己都大吃一驚的境界。(P.253)

@ 贏家看盤時忙著比較個股間最新的相對數據;輸家看盤時只關心股價的漲跌。(P.254)

@ 贏家揣摩操作原則,愈磨愈利;輸家任憑感覺出招,時好時壞。(P.307)

 

操作原則與精神

@ 我們要先順從市場,才能貼近市場,貼近了市場,市場自然而然會告訴你問題出在哪裡,又該如何修正。(P.25)

@ 我們的想法或行為,大致上可分為建設性的和消費性的。一般人具有較多的狐狸性格,他們沒有找到自己覺得重要的價值觀,只想得到短期的好處,對很多事情感興趣,但這些想法或行動缺乏一致的願景,甚至互相矛盾,以致這些原本是建設性的想法或行為,不能匯聚成一股力量。甚至,他們會自動自發做的事,往往都是討好自己的消費性行為或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無關人生願景。

反觀,刺蝟型的人單純、專注而且堅韌,對他們而言,「找到重要的價值觀」並不是說一定是要立志做大事,而是要摸索出對自己有意義又適合自己的舞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他們知道自己的時間和資源就那麼多,所以不會浪費在無謂的消費行為上,而義無反顧地投資在具有建設性的事務上;他們效法某些商號的負責人經營百年老店的心態,堅守住自己最了解的領域,逐步累積競爭力。(P.41)

@ 很多人認為股市沒行情時,在裡頭耗了好幾個月,賺的錢還不如行情好時一天賺的。但如果不長期駐守在股市,怎麼抓得住行情好的那一天?(P.47)

@ 不僅是做股票的態度要專注,我們還必須從積極實戰中測試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系統化方法,然後改良精進,而不是不停地更換方法,否則就無法累積經驗,而像「神經語言程式學」的訓練師查理·福克斯所說的,「有了六次的一年經驗,而不是有了六年的經驗。」(P.48)

@ 巨大的財富不是從一進場就開始「一瞑大一寸」來的,而是等我們的基本功做好了,能量蓄足了,財富才突然暴增。就像股票打底打得夠久,突破盤整後,常上演噴出行情。(P.51)

@ 減輕心理壓力的三大心法-不要太在乎輸贏;挫折越大、離成功越近;格局要寬廣。(P.60)

@ 成本觀念是金融操作上最大的迷思,它不但是投資人先入為主的一種定見,也涉及了投資人害怕後悔的心理。(P.116)

@ 我覺得「先有手感,才有靈感」,操練的次數夠多,觀察力自然越來越敏銳,就會漸入佳境,甚至會形成「洞見」。「洞見」不是突然頓悟的,也不是上天賜予的,而是千錘百鍊來的。一般人以為「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只看到別人大放光芒的那一刻,殊不知這些人在發光發熱之前,暗地裡已經操練了無數次。(P.126)

@ 人是情緒的動物,所以情緒會戰勝邏輯;人也是習慣的動物,所以先入為主的定見和日常生活中的邏輯,又會戰勝股票市場的邏輯。因此,除非我們找到一套自己可以信服的系統性方法,並訓練有素,否則我們做決策時,即使不被情緒所左右,也常陷入先入為主的定見,或被日常生活的邏輯所擺布。(P.126)

@ 我操作上的第一個大原則是「未來式原則」,就是「後市看漲還是看跌?」股價漲了很多或股價看來很高,不該是賣股票或不買進的理由,某支股票賣掉後價位拉高,也不該是不追價的理由,某支股票賣掉後有了差價,也不該是回補的理由;此外,某支股票過去的表現如何、某支股票現在讓我賺了多少或賠了多少、哪些股票曾讓我嘗到甜頭或吃足苦頭,全都無關決策。(P.127)

@ 我操作上的第二個大原則是「比較原則」,就是「哪支股票比較會漲(跌)?」個股經過比較就有優劣,有優劣就可以取捨,只要能找到更會漲的標的,我就不必介意股票總是買得太晚、賣得太早,買賣股票也變得不再棘手,懂得放手讓我得到更多。

我用機會成本的觀念來取代成本觀念。我不必耿耿於懷於錯過的價位,不必等待該買(賣)而未買(賣)的價位重現。我綜合評估股價漲跌空間和完成漲跌空間的機率,作為汰弱換強的依據。(P.128)

@ 有時候手中持股的基本面、技術面俱佳,我也會加碼,並擇善固執地逮到全壘打,體驗了「全壘打是安打的延伸」。(P.135)

@ 方法正確遠比結果正確來得重要。(P.138)

@ 市場是個嚴厲的老師,剛開始總讓我們嘗盡苦頭,等我們慢慢摸熟它的「脾氣」,它還是會給我們機會的。(P.139)

@ 一般人採用能讓自己心安的方法,或根據經驗法則來操作,只敢買績優股、低價股、股價淨值比低的股票或低本益比的股票,並遵循「不要追高殺低」、「買黑賣紅」或「逢高減碼」的原則,也因為這份安全感付出了代價。正如威廉·歐尼爾所說,「股市最矛盾的狀況之一就是,看起來已經很高的股價,往往還會飆得更高;看起來很低的股價,經常會跌得更低。」(P.187)

@ 一般人只追求不輸錢,只想做穩當的交易,他們採取守勢,而不願意處心積慮賺取大利潤;他們追求較高的成功率,而不是追求較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因為市場大部分時間處於區間盤整,高出低進的成功率較高,由於慣性使然,他們在多頭市場不敢追高,在空頭市場也不敢殺低。但更糟的是,在相對低檔不敢追高的投資人,常常會因為股價在相對高檔整理了一段時間,習慣了高股價而跑去追高,而且不知道何時開溜。同樣的道理,他們會在相對低檔賤賣持股。(P.188)

@ 如果投資人不能堅守以技術訊號為依據的單一交易系統,隨著消息面或自己的感覺起舞,就很難印證技術分析是不是管用。即使賺了錢,但賺錢的來源是隨機的龐雜訊息,很難如法泡製,這不是有效學習。這種不扎實的勝利,如果只是比賽幾回合,可能勝負互見,但如果戰線拉長,注定要一敗塗地。(P.194)

@ 我知道我應該遵守操作原則,把握我所能把握的,不必因市場不能掌握的因素所造成的失敗而懊惱。(P.202)

@ 對於股市新手,如果一開始就喜歡操作,習以為常後,自然會積極地操作;但對於不喜歡換股操作、長期績效又不彰的投資人,要改弦易轍較為困難,因為積習難改。我覺得後者不妨嘗試把自己歸零,假裝自己是股市新鮮人,而且喜歡操作,撥出一部分資金來練習,規定自己一周至少要進出幾次。剛開始不要把焦點放在盈虧,而要從操作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並補強,這就是「給思想設計了任務」。(P.206)

@ 我訓練自己看事情時能置身事外,而以市場的角度來揣摩市場的反應,即使不能正確預知市場的反應,也要視市場的反應來修正策略。(P.213)

@ 我們要在股市追求自由,就不能被市場上的成規和自己的定見所束縛,而失去了摸索和選擇的自由。即使是市場裡司空見慣的操作原則,我一定要經過實戰的反覆驗證,才把它納入自己的準則。(P.214)

@ 我們要有正確的心態來引發學習並持續學習,藉由不斷的實戰和思考,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科學方法;隨著時間的累積,當經驗的資料庫量越來越多、質越來越精,我們操作時更能旁徵博引,對行情做出系統化的解釋,方法也越修正越能以簡御繁,碰到大部分的市況,都可以從容以對。(P.224)

@ 在股市,答案往往不只一個,今天看來是對的決策,過些時間可能是錯的,何況股票的漲跌有時候無法以常理解釋,因此沒有人可以提供標準答案。做股票成功的基礎在於隨機應變,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耐才是最上策。(P.235)

@ 傑西·李佛摩建議投資人隨身攜帶一本小冊子,第一頁寫著:「提防內線消息-所有的內線消息。」剛開始我感到疑惑:內線消息又不是毒蛇猛獸,為什麼要避之唯恐不及?我終於明白了,或許他認為所謂的內線消息是投資人成為優秀操盤手的最大阻礙,因為這些隨機的消息,往往會干擾我們的操作模式,甚至喧賓奪主地取代了我們原先使用的科學方法,導致我們和市場之間的聯繫方式變得不正常。(P.246)

@ 當我們看一本書時,如果我們對其內容感到豁然開朗,表示書上介紹的領域是我們不拿手的,我們切勿在該領域輕舉妄動;如果我們對書上的內容能夠心領神會,表示我們對這個領域有一定了解;如果我們可以對這本書的內容加以批判,並融進自己的創見,那表示我們是箇中高手了。(P.248)

@ 我們真正要學習的是這些大師共同的精神和行動力,如果要參考他們的實務經驗,只能把適合自己的部分拿來用,而不是被他們的方法所綑綁,一旦融入了自己的元素,這樣的操作模式才有生命力,因為做決策的人是自己。(P.249)

@ 如果說金融操作者在順境時首重爆發力,那逆境中就首重堅韌性。賠錢時,我們不必在乎別人的評價,才能困而知之,突破本身的極限,就像做瑜珈,撐過了最痛苦的時刻,才能突破學習的瓶頸。(P.256)

@ 股市中當然沒有絕對肯定的事,但我們總可以採取一個勝算相對較高的方案,也不必等到事情明朗了才做;除非評估的結果是「不做」比「做」好,否則我們就要採取行動。(P.282)

@ 當情勢對我們極其不利時,我們常讓情緒凌駕判斷,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不賣就不賠」,或虛張聲勢地說,「等跌下去再加碼攤平」,就像賭徒賠錢時,堅持留在場內,幻想著馬上會拿到足以翻本的好牌,以致越賠越多。(P.283)

@ 應該大賺時,少賺就是賠;應該大賠時,少賠就是賺。(P.286)

@ 一個投資人如果不談利潤,難免有點虛假,但如果開口閉口都是錢,也成不了大氣候。太在乎錢的人,只能賺一把是一把,常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大的方向,不會投資時間去建立一套長期可以適用的方法;太在乎金錢的人太想贏,難免會綁手綁腳,他們賠錢時度日如牢,但賺錢時也未必好過,因為股市的錢永遠賺不完,他們常常會有「這裡少賺,那裡也少賺」的後悔,因此亂了陣腳。(P.310)

@ 熱愛交易的人操作時融入遊戲當中,好奇心凌駕於得失心,好奇心驅使他們試著找出股價的規律性,在大起大落時,多了一點超然物外的心情。比如,對於手上一支能創新高的股票,我抱著「我要看看它會漲到哪裡」的好奇心,這樣比較抓得住波段行情;對於手上沒有的、續創新低的股票,我抱著「我要看看它會跌到哪裡」的好奇心,這樣才不會過早搶反彈。(P.312)

@ 我發現交易與心理實為一體的兩面,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交易。(P.314)

@ 我認為要看透大盤趨勢較難,但要看清個股相對強弱顯然容易多了,因為個股經過比較就有優劣。只要選股選得好,大盤走多時可以多賺,誤判大盤走勢時,也會少賠。調整持股,除了讓我獲得更高的績效,也像身體的律動,讓我心裡更加平衡。(P.316)

@ 一般人建立操作原則時最大的錯誤,就是浪費太多時間,想要找出起漲點和反轉點,以便能夠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一旦不能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失之交臂的價位常會盤據心頭,因而亂了步調。(P.319)

@ 為了不會過早搶反彈(或錯失波段行情),我寧可等市場自行決定了底部(或頭部)後,再採取應對措施,要不然就是藉由換股操作,抓住個股漲勢中間容易操作的部分。(P.319)

 

投資與投機

@ 任何一筆買賣,關注的不外乎價值和價格。投資比較偏重於價值,投機則比較偏重於價格。但價值和價格並非壁壘分明,它們之間的關係就像主人遛狗,狗反覆地在主人前後奔跑,離開太遠時就會折回主人旁邊,主人就是價值,狗就是價格,價值和價格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繩子。因此,即使是投機客,也不能像王爾歌德劇中的名句所說,「對價格無所不知,但對價值一無所知。」(P.94)

@ 儘管有時候投資和投機比鄰而居,但我們還是要先釐清自己要投資或投機,才不致模糊了選股的焦點,操作上進退失據,以致兩頭落空。我認為短線投機的最大悲哀,就是因為被套牢而淪為長期投資。(P.95)

@ 長期投資者主要是買進績優股、買進低估股和成長股,然後長期規劃;而投機客則買進短期內可能有價差利潤的股票。換言之,投資是傾向買進好公司的股票,而投機是傾向買進即將上漲或還會再漲的好股票。

然而,好公司的股票可能是不動如山的爛股票,而爛公司的股票可能是即將一飛沖天的好股票,因此有別於投資家以經營者的角度看問題,投機客重視股票的股性,遠甚於公司經營的業務性質。(P.97)

@ 投機的「機」字,意味著新機會,不只是契機,也包括危機。投機客善於判讀市場,預測或關注新情勢、新趨勢、新技術、新應用、新產品、新管理階層、重大性併案,從轉變中創造價值。(P.99)

@ 打擊者最大的機會是逮到對方投手失投的「甜」球,股市投機客的最大機會則是逮到大部分投資人都已失去理性的行情。(P.187)
 

技術面觀點

@ 我覺得看盤有點像看戲,往往一開盤就高潮迭起,如果事先未能融入情境,常會看得眼花撩亂。(P.44)

@ 如果我們缺乏中線的方向感,短線即使看對,也不敢下大注,也可能因股價的跳空而無法回補(賣出)股票。(P.105)

@ 我發現泡沫行情總是一再重演,但在泡沫剛開始形成時,總有一些泛泛之論提醒我們市場已過熱。為了怕泡沫破滅,因而錯過了泡沫破滅前波瀾壯闊的大行情,形容因噎廢食。泡沫行情意味著股價將跳脫基本面的束縛,因此以基本分析預測股價波動是不夠的,此時根植於空中樓閣理論,用以推敲市場其他參與者心理的技術分析,將適時提供買賣點,幫我們克服面對泡沫行情的恐懼和貪婪。(P.149)

@ 就像寫作時,我們用具象的詞彙來形容抽象的事物,好讓想像有所依據,為了把抽象的群眾心理具體化,我以符合「簡單具體」原則的技術指標做決策的依據,這不但能克服心理上的偏誤,提升決策的品質,還能提供決策速度,這麼做也符合人性中服從一套秩序規範的渴望。

就像寫作時,我們還必須用抽象的詞彙來形容具象的事物,以增加想像空間;同樣地,做股票時,光靠量化的基本面和技術面資訊還不夠。(P.153)

@ 技術分析不強求是什麼原因造成股價的波動,而要借助歷史總是重演,由辨識目前走勢的型態,推斷未來股價「將如何」。(P.163)

@ 基本分析具有以下三個瑕疵:一、資訊和分析可能不正確。二、股價的合理價值很難認定。三、合理價值和實際價格的差異,事實上隨時隨地都存在。(P.175)

@ 真正教會我技術分析的是股市。我把課堂上教過的指標及其應用方法,逐一套用在過去的走勢圖,驚訝的發現,單一指標的成功率常只有五、六成,這跟「用猜的」又有什麼兩樣?其實不然,技術指標一旦集體運作,準確率就會大為提升。(P.180)

@ 短、中線技術指標各有所用-每個項目的實用性視當時型態而有所不同,例如箱型整理時,很難以移動平均線做進出依據,日KD相對靈驗;此外,關鍵價位的功能也經常互換,原來的線形支撐,一旦有效跌破,反而成為後市的壓力。(P.183)

@ 事實上,如果市場大幅拉回,讓我們有便宜貨好撿,這可能意味走勢沒有原先想像的強。(P.189)

@ 我堅信「股價創新高必有重大意義」,創新高的股票就像發射台上點火待發的火箭。事實上,讓我獲利最多的交易,不是買進那些價格在底部附近的股票,而是買進能創新高價的股票。(P.190)

@ 事實上,中線多空反轉與否,季線是重要的分水嶺,尤其當大盤弱勢跌破季線,而且季線正要走平下彎,盤勢更是岌岌可危。(P.201)

@ 我選用的技術指標在精不在多,以免造成混淆,選用的重點在於指標的組合必須兼顧不同的面相,才能預測出趨勢和強弱勢。我同時審視這些常用指標的多空意涵,進行系統性的思考,給予價值判斷,有時會憑藉關鍵的少數指標來做決策,而不是少數服從多數。(P.213)

@ 我看盤時的三大重點:一是成交量,二是哪些股票即將漲(跌)停,三是那些股價將突破近期或歷史高(低)價。(P.263)

@ 當冷門股量能持續溫和放大而且價漲,表示需求已經顯現,常是大漲的前兆。我注意哪些股票沉寂已久,成交量開始活絡?哪些股票量大增價不漲,已是欲振乏力?當個股漲(跌)停板鎖住或創新高(低),常是漲(跌)勢延伸的訊號,尤其是久盤後出現的第一根漲(跌)停或突破。(P.264)

@ 大盤跌深或久盤後出現長紅,我習慣搶最早漲停的個股;大盤漲多或久盤後出現長黑,我總是先賣出最先觸及跌停的個股。搶進時,原則上越早漲停的個股越好,如果個股漲停同時領先突破近期高點,更是上上之選。但如果該股短線已經急漲,就必須斟酌。(P.266)

@ 多頭初試啼聲時,我買盤面最強勢的股票;漲勢確立或漲勢再起時,我買進領先突破近期新高的個股;多頭拉回時,我選擇抗跌性較強的股票。此外,當行情持續大漲,我也會注意正要轉強的落後股。(P.268)

@ 個股能否有效創新高,始終是個難題,假突破的數目可能比有效突破的數目還要多!藉由看盤的細部分解,讓我的技術分析如魚得水,例如某支股票雖逢前波高點的反壓,但當大盤拉回跌破當日低點,它卻未跟著大盤跌破當日的低點,甚至逆勢演出,則後市值得期待。我喜歡買進盤面強勢而且線形也相對強勢的股票,尤其是在利空中相對抗跌,甚至持續上漲的股票。(P.269)

@ 除了技術面的警訊外,我體驗到漲勢已達強弩之末的可靠訊號之一,就是盤面的焦點集中在少數所謂「強者恆強」的股票上,就像光靠極少數明星球員的職棒隊,要登頂的難度很高。

此外,當漲升股票的內涵不佳,表示資金後繼乏力,也是反轉的警訊。(P.270)

 

-----

 

〔心得〕

之前做過《股市大贏家II》的重點整理與心得,現在回頭過寫第一集。本書的作者為短線技術面玩家,而個人雖然不是短線玩家,但巧之又巧的是我們都使用了比較原則,把比較原則納入自己的系統裡,在其他書中我從來沒看過別人寫過這種方法,要不是看了本書,我還以為這個方法和名詞是我原創的XD。我個人把成功的交易者分為兩個類型:將軍型與軍師型,將軍型的人衝鋒陷陣、見機行事,軍師型的人居高佈陣、謀定後動,個人屬於軍師型,而本書的作者屬於將軍型。由於將軍型做中錯、錯中學的特質,所以不少將軍型的高手都是先破產後才絕境重生,本書的作者也同樣經歷過破產,也同樣的大破大立後成為股市贏家。以書的封面12年從5000萬到10億來計算,平均年複利報酬率39.5%,離個人的高手標準50%還差一點,但資料範圍如果涵蓋5000萬之前的數據,我相信超過50%的可能性很大。這也是將軍型玩家的另一個特性-要嘛失敗、要嘛成為高手,當然我們可想而知能成為高手的實為少數。因為作者本身如此的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人性在玩股票上的重大弱點,所以本書很細心的給了非常多的心理路標,讓我們可以藉由了解自己而超越自己。也因為如此,本篇我把非常多的段落都節錄下來,也許有些指著相同的方向,但不同的人可能適合不同的路標,所以讀者若能仔細品嘗每一項重點(當然直接看書效果更好),你就能慢慢體會成功交易者是如何看待市場,而藉此讓自己踏出正確的一步,因為就如本篇開頭的文字所述-"投資人一開始的態度就已經決定了他們日後的勝負"。

 


(以上分析純屬個人投資心得,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也不保證資料完全正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oda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