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場買股的最佳時機,通常是經濟情況疲弱、股市已經下跌,可是經濟情況不再以更快的速度惡化的第一個跡象開始浮現時。

 

進場的訊號.jpg

 

股票週期的四個階段

1.絕望階段(美國平均為16個月,跌幅平均超過40%)-熊市,價格從頂點跌到谷底:期望落空、報酬很差、盈餘成長貧乏。

2.希望階段(美國平均為9個月,平均報酬率40%)-本益比倍數擴張:預期未來會更好、最高的報酬、盈餘成長貧乏。

3.成長階段(美國平均為49個月,平均報酬率16%)-盈餘成長速度比本益比倍數更快:現實趕上期望、次低的報酬、盈餘成長率最高。

4.樂觀階段(美國平均為23個月,平均報酬率超過50%)-本益比倍數成長速度超過盈餘:推斷的期望、次高的報酬、盈餘成長疲弱。(P.65)

@ 進場買股的最佳時機,通常是經濟情況疲弱、股市已經下跌,可是經濟情況不再以更快的速度惡化的第一個跡象開始浮現時。(P.66)

@ 最高年化報酬率發生在希望階段。以美國及歐洲為例,這個階段的報酬率平均在40%到50%之間(美國的話,以實質計的總價格上漲率每年超過60%)。第二高是發生在樂觀階段(美國與歐洲的年化報酬率都超過30%),而成長階段的報酬率表現乏善可陳。美國與歐洲絕望階段的虧損,以年化計算大約是45%。(P.71)

@ 一般來說,週期裡起初的下挫若是結構性問題造成,那麼其成長階段往往會比其他週期來得長,這是因為投資人需要較久的時間才能重拾信心,願意為盈餘多付一點錢,並因此推動市場走向樂觀階段。(P.72)

 

債券與股票的關係

@ 理論上,當債券價格上升(而它們的殖利率或利率水準則會下降),股價往往也會上升(經常是較高估值的支撐下)。相較之下,債券的利率或殖利率上揚(債券價格下跌)則容易為股票帶來負面影響,因為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率將會提高(因而減損了股票現金流的淨現值)。因此,股價與債券價格之間通常是正相關(或債券殖利率與股價之間是負相關)。(P.87)

@ 對大多數股市來說,股票與債券殖利率的相關性大致上視殖利率的水準而定。如果殖利率很低(好比近年來就是這樣),那麼股票與債券價格多半呈現負相關。(P.93)

 

週期間的資產報酬

@ 我們根據對GDP的敏感度,將產業拆分成週期性與防禦性,可以看到這兩大族群的相對績效表現和這些指標水準之間,呈現出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如果這些調查指標上揚,有可能也是更具週期性的產業績效勝出的時候,而在週期數據下降或減緩的時期,比較防禦性的產業往往表現得更好。(P.106)

@ 在投資風格關係裡,譬如價值股對成長股,也可以看到週期的一些跡象。不過這些投資風格是比較複雜的,因為除了經濟週期之外,它們也是各種不同因素作用下的結果,尤其存續期對企業的影響,再加上涉及產業變遷與競爭的其他長期趨勢。(P.116)

 

三種類型的熊市

1.週期型熊市(美國平均為27個月,跌幅平均30%):一般來說是上升中的利率、即將來臨的衰退,和預期利潤下降造成的。這些熊市是典型經濟週期發揮作用的結果,也是最常見的熊市類型。

2.事件驅動型熊市(美國平均為7個月,跌幅平均29%):導火線是一次性的衝擊事件(譬如戰爭、油價衝擊、新興市場危機或科技市場錯置),不必然會導致國內經濟衰退,可是會引發短暫的不確定性上揚,並拉高股票風險溢酬(必要的報酬率)。

3.結構型熊市(美國平均為4年,跌幅平均50%):通常是被結構性失衡的緩解及金融泡沫所觸發,往往會有價格衝擊隨之而來,譬如通貨緊縮。這種類型經常是最深最久的熊市。(P.123)

@ 正常的週期型熊市期間,股價(和債券價格)往往會對下跌的利率和領先指標有所反應。雖然利率下跌最終有助於結構型熊市的復甦,但一般來說需要有更積極的政策改變,而且也要花上更長的時間才有效果。因此,整體來說,我們可概括形容週期型熊市是一種貨幣現象,通常股價會在第一次降息後3到6個月內到達谷底。(P.126)

@ 熊市前的典型情勢: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上升;平坦或反轉的殖利率曲線;成長動能處於高點;高估值;民間部門的財務失衡。(P.144)

 

金融泡沫

@ 過去四個多世紀以來,已經出現很多罪證確鑿、赫赫有名的泡沫。以下這些絕非全部,卻是其中最引人注目者:

1630年代:荷蘭鬱金香狂熱

1720年:英國的南海泡沫和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

1790年代:英國的運河狂熱

1840年代:英國的鐵路泡沫

1873年:美國的鐵路泡沫

1920年代:美國的股市榮景

1980年代:日本的土地與股票泡沫

1990年代:全球科技泡沫

2007年:美國(和歐洲)的房市/銀行泡沫(P.168)

@ 泡沫或狂熱時期有以下這些共通特徵:

*懷抱著一種對「新時代」或科技的信念。

*放鬆管制與金融創新。

*容易取得的信用與放寬的金融形勢。

*合理化新的估值指標。

*出現會計醜聞與違法事件。(P.189)

 

美國產業與大公司領導市場的年代

@ 產業領先的三個時期-

1800至1850年代:金融業

1850至1910年代:運輸業

1920至1970年代:能源業(P.258)

@ 支配市場的大公司-

1955至1973年:通用汽車

1974至1988年:IBM

1989至1992年:埃克森美孚

1993至1997年:奇異

1998至2000年:微軟

2000至2005年:奇異

2006至2011年:埃克森美孚

2012至今日:蘋果(有時候是微軟)(P.263)

 

-----

 

〔心得〕

本書把金融歷史做個很完整的數據統計,並透過大量的圖表來呈現,給投資人一個很好的基礎,而去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架構。其中對熊市的分類讓我受益最多,因為這個時間點我們剛好處於熊市之中,本書的出現讓我可以好好審視目前的情況。不過可惜的是翻譯上不是很順暢,加上書的內容本身就很生硬,讀起來相當吃力,必須要有點耐心才能好好閱讀。

 


(以上分析純屬個人投資心得,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也不保證資料完全正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odaLife 的頭像
    HuodaLife

    豁達人生財經室

    Huoda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