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市場就像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但市場也不像上帝,因為市場不原諒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人。



想當年我看了勝券在握1意猶未盡,興致忡忡的要去買勝券在握2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絕版了!追蹤了好久都沒消息,就在我萬念俱灰快忘記這件事的時候,偶然發現原來它已經改版成 "巴菲特勝券在握的12個原則"(勝券在握1改版成 "值得長抱的股票巴菲特是這麼挑的"),不過這本 "巴菲特勝券在握的12個原則" 只是第一集的重新整理以便閱讀版,兩本幾乎是大同小異,所以直接看後面這本即可。

(但我還是買了 "值得長抱的股票巴菲特是這麼挑的"... 

影響巴菲特的4個關鍵人物
 葛蘭姆教了巴菲特投資的知識基礎、安全空間,並幫他學會控制情緒,在市場震盪時謀利。
 費雪教了巴菲特先進可行的方法,讓他找到好的長期投資以及長期管理投資組合,並教他只要專注幾家公司就行了。
 威廉斯教了他記算內含價值的數學模型。
 孟格讓巴菲特認識到買進並持有好事業所帶來的經濟回報。

12個原則
事業守則 
一、這項事業是否簡單易懂?

「我想要買的事業要好到即使是個蠢蛋經營也能賺錢。」

二、這項事業是否有一貫的營運記錄?

不論何時巴菲特都冷眼看待”熱門”股。他更關心的是買到長期能成功和獲利的公司。雖然預測未來不可能全準,穩定的績效記錄卻是相對可靠的指標。當一家公司年年在某項產品上做出同樣的成績時,認定這種成績可以持續下去並不為過。

三、這項事業長期遠景是否看好?

「市場特許業的界定是」:一家公司的產品與服務(1)被消費者需要和渴求(2)沒有相近的替代品(3)不受政府政策管致影響太大。

「我最重要的事就是弄明白環繞公司的護城河有多大。我喜歡的當然是座大城堡,還有養著食人魚與鱷魚的護城河。」

管理團隊守則
四、管理團隊是否夠理性?

管理團隊最重要的行動莫過於配置公司的資金。"最重要"是因為,資金的運用最後決定了股東的價值。

坐擁大筆現金卻無法做出高於平均回報的公司,理性而負責的為一做法就是把錢退還給股東,這時的做法有二,提高股息或買回庫藏股。

五、管理團隊是否坦白對待股東?

巴菲特堅持:「要告訴大家的是資料,無論是依據公認會計原則、非公認會計原則,或額外的公認會計原則,都要能幫助股東在財務上理解三個關鍵問題:(1)公司大約值多少錢?(2)未來償債能力為何?(3)經理人在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

六、管理團隊能否獨排眾議?

制度性強制是造成各種既嚴重又不幸的疏失狀況元兇。這些狀況有:(1)"組織"拒絕對現行方向做任何改變;(2)正如工作效率降低只因為尚有時間可用,企業永遠能推出許多專案及收購,彷彿只為了要把錢用光;(3)不論有多愚蠢,企業領導人只要提出某些企盼,手下一下子就做出詳細獲利與策略研究報告;(4)只要同業做什麼,不論是在擴張、收購或決定高階主管待遇等事情,都盲目跟進模仿。

「我讀我屬意的公司的年報,也看競爭同業的年報。這是主要的資訊來源。」

財務守則 
七、股東權益報酬是多少?

專注於股東權益報酬率,而非每股的盈餘。

八、公司「業主盈餘」(owner earning)為何?

業主盈餘定義:公司淨收入加上折舊、耗損與攤提,扣掉資本支出以及必要的額外營運資金。

九、獲利率是多少?

營運成本高的經理人習於想辦法提高管銷費,而營運成本低的經理人總是設法降低成本。

十、公司每保留一美元能否至少創造一美元的市場價值?

總是在保證能"做到某數字"的經營者,有天會做出假數字。

價值守則
十一、這家公司的價值為何?

「不要在晚上睡前想著某家公司的股價。我們該想的是價值與公司經營成果;股市是為了服務你而設,不是來指導你。」

企業的價值是該事業終身預計會有的全部淨現金流量(業主盈餘),再扣除適當的利息。(股東盈餘二階段折現)

十二、能否以相當便宜的折扣價格買到它?

「大好的機會出現在好公司遭逢不尋常狀況而使股價被低估時。」


其他觀點
 巴菲特對風險的看法

風險隨著企業內含價值改變,而不是股價的移動。財務傷害是因為錯判企業的未來獲利,再加上受稅制與通膨無法控制等不可預測的影響。

 巴菲特對分散投資的看法

「如果你是懂一點的投資人,看得懂公司的經濟狀況並找出五到十家股價合理的公司,握有重要的長期競爭優勢,你根本不用去理會人云亦云的分散投資。」

 巴菲特對效益市場理論的看法

他認為分析多種資訊的人應有競爭優勢,巴菲特常鼓勵投資人這麼做,但效益市場理論卻說這種人白做準備工作。 

 

-----


延伸閱讀:

和巴菲特同步買進(一) - 重點整理
和巴菲特同步買進(四) - 選股_巴菲特概念股



(以上分析純屬個人投資心得,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也不保證資料完全正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oda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